(相關資料圖)
5月21日,是聯合國確定的第四個國際茶日。為深化茶文化的交融互鑒,臨滄市駐昆辦舉辦了以“天下茶尊,醉美臨滄”為主題的國際茶日活動,以茶為媒,邀天下茶人品茗論道,共同推動臨滄茶風行天下,香滿人間。
臨滄是世界茶樹的起源中心和核心地帶,種茶歷史悠久,茶文化底蘊深厚,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地區,“天下茶倉”稱呼可非浪得虛名。中國每三杯普洱茶中,就有一杯來自臨滄;每五杯紅茶中,就有一杯來自臨滄誕生的滇紅茶。從綠色茶園到醉人茶香再到高品質茶飲,茶,已成為臨滄的“特色元素”和“代表符號”。
臨滄地處太平洋、印度洋的分水嶺,北回歸線穿境而過,半城青山、滿城陽光,優渥的自然條件成就了臨滄茶在世界茶葉中的獨樹一幟,也讓臨滄成為發展高品質茶葉的風水寶地。以臨滄生態茶為原料制作的滇紅茶,以特有的“紅亮味濃”牽動著各地茶商、茶友前來品味。目前,臨滄全市有野生茶樹群落80多萬畝,百年以上重點保護栽培古茶園達12.3萬畝,重點保護古茶樹1.1萬株。
茶是大自然賜予臨滄這片熱土最好的珍寶,境內世居的布朗族、德昂族、佤族先民曾是世界最早的茶農,滋養了一代代臨滄人民。在臨滄,村村寨寨采茶賣茶,家家戶戶種茶制茶,老老少少喝茶愛茶。茶不僅寄托著當地人的鄉愁和情懷,更是一片片致富的金葉子。2022年底,臨滄市茶葉種植面積209.3萬畝,茶葉產量16.4萬噸,茶產業綜合產值294.6億元,當地的100多萬茶農共享了這份綠色紅利。近年來,臨滄市融合原產地資源稟賦以及渠道優勢,把茶文化、茶產業、茶科技統籌起來,將自身標準運用到茶葉采摘、加工、銷售等環節,幫助好茶走出大山。為拓寬銷售渠道,臨滄市積極探索電商發展新模式,成立電商中心,通過網絡平臺銷售茶葉,普及茶文化。茶葉產業還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,推進臨滄“鄉村振興示范區、興邊富民示范區、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”建設,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。當地政府也全力推進茶葉產業規模化、組織化、標準化、智能化、國際化發展,努力把臨滄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茶葉產業中心、世界聞名“天下茶尊·紅茶之都”。
2023年3月1日,《云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》開始實施,對云南古茶樹的保護、開發、利用等多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明確。保護好古茶樹,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,臨滄人民一直在行動。在臨滄雙江縣,現有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樹3.65萬畝,茶業的發展為當地鄉村振興鋪上了一條綠色道路。當地政府通過制定地方條例、宣傳、監督等形式著力抓好古茶樹保護工作,讓古茶樹在保護中得到發展,在發展中得到保護。在冰島老寨,為維持和延長茶樹的生命,每一株古茶樹都實行保護性開采。云南省龔正禮院士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龔正禮曾說,“適當采摘能夠促進茶樹的細胞分裂,保持生命的活力和旺盛,但是也不能過度采摘,過度采摘會消耗茶樹體內更多的營養。”目前,雙江縣劃定市級古茶樹資源保護區59片0.8萬畝,對13600棵冰島古茶樹進行“一樹一碼”掛牌保護,正在申報市級古茶樹資源保護區47片2.85萬畝。雙江縣積極引導茶農樹立“在保護中開發,在開發中保護”的意識,合理科學利用古茶樹,提升茶產業品牌,推進茶文化挖掘和茶旅互動,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。
茶葉承擔著講好臨滄故事,傳播臨滄聲音的責任。在三千年前,臨滄與茶結緣,如今,臨滄茶正以獨特的魅力續寫著其縱觀古今、婉轉悠長的故事。
云南網記者?官媛敏?陳卓?攝影報道
中國無人駕駛技術初創公司文遠知行考慮IPO 最早于今年上市
寧德時代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156.32% 研發投入逼近同期凈利
蘭博基尼上半年業績創紀錄 上半年生產5090輛汽車
傳特斯拉或引入另一家壓鑄機供應商 不會取消與IDRA合作
高油價有助于加速向電動汽車轉型 英國5月汽車產量同比增13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