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、啟智增慧、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,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,樹立崇高理想,涵養浩然之氣。”近日,閔行區融媒體中心以“我正在讀的一本書”為主題,面向全區開展征文活動。
讀《詩經·采薇》的感受
(相關資料圖)
張浩
《詩經·小雅》中的一篇《采薇》,讀之、誦之、吟之倍感蒼茫,又有莫名的雄壯蕩漾在心胸之間。
在沒有參考和注釋的情況下,我雖然不能完全讀懂兩千多年前的文字,但也能略知一二,這要感恩我們的先祖,創造出有如此驚人表現力的漢字,每一個字都帶有人類初生文明的蓬勃朝氣和奪目光輝。
來到兩千多年前的周原,抑或灃河岸邊,野豌豆苗才剛剛發芽,這大約是農歷二月。一千五百年后,韓愈的《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》描述的大概就是這個時節的曼妙景色。但此時的詩人應該不在周原或灃河岸邊整理農具、準備春耕,而是在遙遠的西部,或者北方戍守邊疆,因為異族獫狁人打了過來,詩人響應保家衛國的號召投筆從戎。
“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毀,而后人毀之”,內部不穩定,才會招致外敵的入侵。我想《采薇》里的周朝不會是旭日東升的文武周公時代,最有可能是周厲王時期,或者是宣王早期,此時西周內部極其不穩定,周厲王出逃到“彘”這個地方,國家由周公家族和召公家族共同執政。厲王死后,宣王即位,國事荼蘼,主少國疑,在此情況下,發生異族入侵也不為怪。
1975年在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了兩千年前秦朝的竹簡,其中有在外征戰的將士寄回家中的兩封書信。經過專家認真研究,發現這兩封書信屬于名叫衷、黑夫、驚的三位親兄弟。大哥衷在家中侍奉父母,耕種土地,兩位弟弟被征召入軍隊。這兩封書信是弟弟們在前線寫給家中的,估計他們后來都戰死沙場,大哥將這兩封書信作為最珍貴的物品隨身保留,直到最后隨葬入墓,體現了兄弟之間永生難忘的感情。“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。”《采薇》中提到的“靡使歸聘”,對于出征在外的將士是莫大的痛苦和悲哀。
從野豌豆苗剛剛冒出地面,到莖葉都老得無法咀嚼,從上一年的年末到這一年的十月小陽春,從家里出來打仗有一年了,還不知道什么時間可以回家。中國古代沒有常備軍,需要士兵的時候,大多是臨時征召農民參加軍隊。為了這場戰爭,無數青壯年農民誤了農時,冒著生命危險自備武器沖鋒陷陣,為國捐軀也在所不辭。
《采薇》用象征兄弟情義的棠棣花起興,帶出后面慘烈的戰爭。抗日戰爭時期,無數中華兒女何嘗不是抱著“采薇”似的忘我情懷走上戰場。在大片國土相繼淪喪的情況下,中華民族不僅沒有被壓垮,反而越戰越勇。如同《采薇》中的普通士兵,雖然經歷了無窮苦難,但戰斗的決心依然不變。
農耕時代最重要的事情是春種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但在外出征只有奮勇殺敵,哪還管得了家鄉的土地。雖然誤了農時,但是為了抵御外侮的入侵,哪怕采食野豌豆,也要像伯夷、叔齊一樣絕不屈服,這種信念和追求,支撐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不斷。
《詩經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在那么久遠的過去,我們的祖先便能將文字和語言運用得如此純熟精準,如今,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,成了我們的基因,我為之自豪。
(圖片由“今日閔行”授權)
中國無人駕駛技術初創公司文遠知行考慮IPO 最早于今年上市
寧德時代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156.32% 研發投入逼近同期凈利
蘭博基尼上半年業績創紀錄 上半年生產5090輛汽車
傳特斯拉或引入另一家壓鑄機供應商 不會取消與IDRA合作
高油價有助于加速向電動汽車轉型 英國5月汽車產量同比增13%